义务教育转向优质均衡
扬州网讯 教育是事关民生的热点话题,未来扬州的教育发展有哪些变化呢?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正式出炉,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学龄人口降低
义务教育小班化成为可能
根据规划,至2015年,扬州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控制在4%。左右,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减幅有所降低,高中学龄人口继续呈逐年减少趋 势。
教育部门表示,由学龄人口降低所形成的投资浓缩效应,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创造了较为有利的人口环境,在“十二五”后期,义务教育实行“小班化”教学成为可能。
优质均衡教育
九成学生就读三星以上高中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尽快实现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按照“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等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创建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
同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确保至2015年,有90%以上的学生在三星以上普通高中就读。至2015年,省优质园比例达70%以上,农村幼儿教育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全市高校在校生达10万人,学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缩小城乡差距
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
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监督、流动等制度。
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职工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农村支教,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
推进素质教育
“一考定终身”将成历史
“一考定终身”将会有所改变。我市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中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学校考试评价制度创新。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强化质量调研制度,建立学校质量评估档案,基本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健全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建立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办学体制改革
鼓励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我市将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允许非政府机构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举办现有公办学校。探索让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或管理层管理多所学校(幼儿园)的改革试验,共享先进管理经验,促进薄弱校(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保教)质量。鼓励公办学校之间,以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联合组建教育集团。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本报记者何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