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家长都一定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幼儿园,但至少,政府需要努力为市民做好这样的保障——当你要送孩子进幼儿园时,你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家干净、明亮、规范的幼儿园。
据《新京报》报道,“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段时间,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郎咸平评论人人喊打的房地产市场时说:对于商品房,让它随便涨,爱涨多少涨多少,政府需要做的,不是打压商品房的房价,而是抓紧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让老百姓能够得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至于那些有钱人,愿意投资房地产,就让他们发财去吧。
这样的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幼儿教育事业:有些私立幼儿园,爱收多少钱就让它收多少钱,收出个天价也不怕,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公立幼儿园的建设力度,让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能够真正享受到这一待遇。消费得起的,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双语甚至贵族式的教育,财力不是那么宽裕的,限度也不能让孩子太受委屈。
但就像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一样,从目前情况看,幼儿教育事业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很多城市,双职工家庭中的一个,辛辛苦苦工作了1个月,刚够给孩子交托保费,和放弃工作留在家里专心照看孩子是一个效果,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必须承认,对于下一代,全世界最富有爱心的就是中国人。他们一边抱怨,一边争先恐后把孩子往那些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或名声显赫的公立幼儿园送。
这太符合国人的心理了:但凡花费得起,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像是给婴儿买奶粉,虽然奶粉事件已经平息很长时间了,但只要承受得起,哪怕是咬紧牙关勉强承受得起,谁不给自己的孩子买进口奶粉?
既然国人普遍都有名校情结,既然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既然有一些人虽然还没有富起来,但也总想着往这个行列里挤,再去批评、质疑那些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就没有什么意义。问题在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承受得起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最关键的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公立幼儿园。在这方面,各地政府投入的力度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据新华社25日电,在北京,对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区县学前教育专项投入仅80万元。京城之外,有些省市的比例更低,仅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3%左右。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才是幼儿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症结所在。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住到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但至少,你得让这些人有房子住;不是每个家长都一定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幼儿园,但至少,政府需要努力为市民做好这样的保障——当你要送孩子进幼儿园时,你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家干净、明亮、规范的幼儿园。
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走高端路线,但保持适当的底线,社会才能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