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设备、幼教设施、幼儿床、幼儿桌椅
唐山女孩汶川救灾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檀咏)
【核心提示】
白一萍——一个北京理工大学在读的乐亭籍女孩。汶川大地震后,200多天里她4次奔赴灾区援助救灾。无论是在余震不断的剧烈晃动中护理伤员,还是在条件简陋的帐篷里领着孩子们朗朗诵读,抑或是跑前跑后为灾民募集御寒衣被,这个戴着眼镜、脸圆圆的唐山女孩,她的义举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白一萍见证了灾区人民擦干泪水、挺起脊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更用自己朴素的情感、默默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
白一萍(左一)和灾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春节期间,几乎每天,白一萍都会接到来自四川灾区的电话和短信:“小白,叔叔的病恢复得很好,不用担心了。”“白姐姐,我的普通话有进步了吗?”“白阿姨,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啊?”……每到这时,白一萍都会很感动。她说:“我只是尽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没想到却得到了灾区人民这样的信任。”
进灾区:从返程的飞机上下来,她晕倒了
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白一萍正在乐亭县王滩镇白庄村的家中。经过与父母和老师沟通,2008年5月14日,白一萍带上自己勤工俭学和父母赞助的5000元钱,从乐亭出发到北京,购置了一些药品和生活必需品后,转乘火车赶往成都军区总医院。
在开始工作的天,白一萍便赶上了一场6.4级的余震。眼看着楼顶裂开一条条缝隙,白一萍强忍着内心巨大的恐慌,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喊:“大家不要乱动,请相信我会一直陪着你们!”在剧烈的晃动中,整个病房的伤员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女孩,直到余震过去。
白一萍负责的两个伤员,一个腿部骨折,另一个头部受伤,都是重病号。白一萍在照顾他们的时候,总要搜肠刮肚地给他们讲笑话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为了尽快让伤员恢复健康,白一萍每天中午都要从附近的小市场买来排骨,再花两元钱加工成排骨汤,一勺一勺地喂给他俩吃。因为行动不便,白一萍每天为他们洗手、洗脸、擦背、修剪指甲。刚开始时,伤员李德华非常过意不去,白一萍便安慰他说:“李叔,您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您就当我是自己的女儿吧。”
5月20日,白一萍从成都采购了130套小孩衣服和食品、药品,送往重灾区什邡山区。晚上,一天水米未进的白一萍返回医院时,医院领导又交给她了一项新任务:由她管理整个楼层的志愿者,每天负责为志愿者分派伤员。白一萍明白,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5月22日,一名四肢骨折、面目全非的伤员从汶川转移过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恐怖。白一萍把这个极重伤员留给了自己照料。整整两个晚上,白一萍几乎没有合眼,不停地和他说话,为他,以此来减轻伤员的伤痛。
短短12天时间,身体极度透支的白一萍由原来的60公斤锐减到52公斤。5月26日,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领导的坚持下,白一萍坐上了回程的飞机。临走时,她用剩余的钱为伤者买了水果,为病房里的小孩买了童话书和书包,口袋里仅剩了从北京到老家的车费钱。从飞机上下来,在给父母报了平安之后,白一萍晕倒了,是同行的北京志愿者照顾她,并把她护送到家。
进灾区:孩子们拎着大蛋糕为自己过生日,她哭了
从四川回到乐亭,乐亭故乡人网站特邀她参加了“心系灾区·情满故乡”诗歌朗诵会。朗诵会上,许多听众都为白一萍的义举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再次引发了乐亭人民向灾区奉献爱心的热潮。
6月26日,结束了大二学业的白一萍接受了成都军区总医院领导的邀请,再次奔赴灾区。此时,因为接受了在广州治疗的李德华的委托,白一萍先期赶到李德华的老家——什邡市洛水镇余安村,看望他的家人。当村民们得知白一萍是一名大学生时,纷纷要求她留下来,教孩子们读书。因为那时候学校已经停课了。
白一萍留了下来。当时,她住在只能弯腰进出的帐篷里,几块砖头搭起木板就成了床。
刚开始时,白一萍只带几个孩子。他们在帐篷附近清理出一小块空场,她教孩子们练习普通话、唱歌、做游戏。后来孩子们渐渐多了,达到了30多个。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村里送过来两顶伞帐篷和3张桌子,孩子们从家里每人带过来一个小板凳。这样,一个简易的帐篷学校就建成了。
有了固定的学习环境,白一萍开始为孩子们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每天上午练习写字,学说普通话,下午练习英语口语,晚上则做智力游戏和唱歌。由于课程安排新颖活泼,每天8点上课,孩子们不到7点就聚了过来。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的领导来到村子时,听说白一萍把自己的钱全都给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拿出2000元钱给她,却被白一萍婉拒了。她说:“我再困难也没有灾民们困难。”
由于水土不服,白一萍病倒了,嗓子肿得说不出话来,身上起了一层小疙瘩。孩子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一改往日活泼好动的本性,都静静地在守在她的身边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继续看书自学。
8月13日,是白一萍的生日。令她没想到的是,晚上上课时,村主任带着孩子们拎着一个大蛋糕一起赶了过来。白一萍说:“那一刻,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再也忍不住了。”她说,“其实,爱都是相互的,每一次我给孩子们买来西瓜、冰棍,分到最后的时候都没有我的份儿,是没有想到自己还是让孩子们多吃一口呢?我也说不清楚。”
因为连续生病,白一萍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8月14日,白一萍决定返回北京学校。早上5点钟,当她从睡梦中醒来走出帐篷时,发现30多个孩子齐刷刷地站在门口。原来,知道白老师要走的消息,孩子们4点多钟就来到了帐篷外为她送行,因为想让老师多睡一会儿,这些孩子们静静地守在门外,一直没有出声。
白一萍说:“我给这些孩子当了40多天老师,但这些孩子留给我的感动却会让我享用终身……”
进灾区:看到小卡片上歪歪扭扭地写着“ILOVEYOU”,她笑了
9月8日,白一萍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由于本学期有实习任务,白一萍接受了什邡市洛水镇慈济抗震八一小学校长的邀请,当天便踏上开往灾区的列车,到该小学担任志愿者教师。
学校为白一萍在镇上安排了一间板房,两张幼儿床排在一起便成了她的栖身之所。因为学校任课老师比较少,白一萍把日程排得非常紧凑:周一到周五,每天7点40分骑车从住处出发,8点30分为学生上课。她负责一至六年级的音乐课,还有三至六年级的英语课。中午则在附近的幼儿园吃饭,往往是先帮老师们给孩子们喂完饭后,自己再胡乱吃上两口。下午5点钟放学后,白一萍就赶往李德华家帮忙干家务。晚上8点钟左右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白一萍每到周末就会乘车3个小时到市里买一些书籍和磁带,边学边教,遇到难题就通过手机给朋友们发短信帮忙解决。渐渐地,白一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关系越来越融洽。
因为当地教学水平所限,英语课开得比较晚,孩子们对英语普遍不感兴趣。白一萍便结合教材,动员孩子们将自己所学的单词用彩笔写在小卡片上,每天当作日记交给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班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小卡片上歪歪扭扭写着:“白老师,ILOVEYOU!”
白一萍对孩子们的关心是全方位的,几乎每个晚上她都会到孩子们的家里做家访,把他们的困难记在小本子上,这也促成了白一萍第四次进灾区的行动。
白一萍的实习期快结束了,她要赶回学校。临走的那几天,几乎每个孩子见到她时都要一遍遍地问:“白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看我们啊?”11月7日,白一萍告别了朝夕相处了两个月的孩子们。那天,200多个孩子整整齐齐地排好队,一起唱起了白老师教给他们的歌曲《送别》: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进灾区:募集万件棉衣棉被为灾民送去温暖,她成熟了
第三次从灾区返回,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领导在全校召开了向白一萍学习的表彰大会。而此时,白一萍又有了新的想法。她从学校打电话给乐亭故乡人网站的负责人安景刚,商量通过网站发帖为灾区的人们献爱心。因为天越来越冷,他们需要大量的棉衣棉被来过冬。
11月15日,乐亭故乡人网站在县城健康小区举行了“为灾区送温暖”活动,小区附近的居民纷纷从家里抱来干净的棉衣棉被,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募集到了200多件,结结实实装满了4个编织袋。
随后,白一萍又来到白庄村村支书白林田的家里,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11月17日一大早,白庄村的大喇叭响起了向灾区奉献爱心的广播。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行动起来,短短两个小时就捐了1000多件棉衣棉被。白一萍发动群众为灾区捐献棉衣棉被的事迹得到了王滩镇领导的大力支持,短短几天内,全镇迅速募得棉衣棉被10000余件。
当满满218包棉衣、棉被整理完毕后,接下来,运输费用又成了问题。乐亭县邮政局局长鲁连祥知道后马上表示:免除一切费用,并派专车负责运送。
白一萍第四次踏上了去往灾区的征途。
这次捐赠的主要对象是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白一萍将这些棉衣棉被分门别类发放到灾民手中。白一萍说:“当我看着灾民们穿上棉衣时满脸灿烂的笑容和满带感激的目光,我的心里暖暖的……”
采访结束时,白一萍说,200多天里四进灾区的经历让她领会了家乡人民“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看着这个坚强、快乐、重情重义的女孩,我仿佛看到一朵昂扬的玫瑰在春光里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