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设备、幼教设施、幼儿床、幼儿桌椅
幼儿园调查:城郊村里的孩子们
在当今大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无一都有一支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在默默的为城市做着贡献,但他们的子女的入托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他们。日前,记者走访了天津市多个外来人口聚居的城郊村,发现村内大量儿童因经济条件差而上不起幼儿园,整日在村内闲散玩耍,当地部分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因收入少而勉强维持,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如何为年幼的打工子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人生起始阶段就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这些问题都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城郊村幼儿入托状况堪忧
天津市北辰区刘家房子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外来人口都以收废品为生,是外来人口主要聚居地之一。日前,记者来到这个村子时,在街道上不时遇到牵着或抱着孩子的妇女老人,在很多农家院里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嬉戏,村内街道周围垃圾丢弃的到处都是,由于天气炎热,苍蝇乱飞,卫生条件令人十分担忧。
村里的“鑫鑫幼儿园”现有30多个孩子,全都是打工子弟。园长马云青说,据她估计,刘家房子村周边至少有1000多个适合入托的孩子,但入托率最多有20%,绝大多数孩子都由父母一方在家照看。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村周围企业众多,是天津市外环线周边主要的外来人口聚居地。记者在村里走访发现,街道、商店、住户小院内幼儿随处可见,其中很多孩子明显已经达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均由大人带着自行玩耍。村里的太阳花双语幼儿园黄老师说,在大寺村仅黑龙江地区的外来务工者就有4万多人,附近孩子很多,但大多没有上幼儿园。
为何城郊村大量孩子难以入托?据当地几家幼儿园介绍,收入少、交不起学费是主要原因。
马云青说,刘家房子村外来打工者每家至少有两个孩子,有的甚至有3-4个孩子,父母双方在附近都有活干、经济条件宽松一些的,就把孩子送来上幼儿园,条件一般的家庭只能断断续续的送孩子来,余下的大多数孩子则是因为父母打工收入少、家庭经济条件太差,根本没钱上幼儿园。
黄老师说,外来务工家庭一般女方都不上班,子女数量多,一个人工资养活至少四口人非常吃力。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尽管只有200多元,但很多家长都是一个月一个月的交,根本无力一次性交齐几个月的学费,有的家长在月初交不上钱,需要到月底企业发工资了才补交学费。2008年11月份,幼儿园向家长收取暖费,一个孩子只需交10元钱,可还有不少家长来和园长讨价还价,希望少交甚至不交这笔费用。
在刘家房子村内一个普通农家大院里,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妇女坐在门口洗衣服,同时照看着两岁多的女儿,她说孩子的父亲平时就在附近的劳动市场找活打零工,到建筑工地搬砖或去农家大棚择菜,全家4口人就靠一个月1000多元的打工收入为生,女儿根本上不起幼儿园。
幼儿园勒紧腰带度日
走访中幼儿园均反映,地方相关部门会定期上门进行卫生等检查工作,也没有乱收费现象,但也没有什么政策扶持,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由于收费少,城郊村现存的民营幼儿园大多勒紧腰带勉强度日,地方狭小,玩具设施匮乏,有的幼儿园已难以支撑。
记者在鑫鑫幼儿园里看到,幼儿园利用村民自家平房稍加改造,中间的堂屋摆放着一张长桌子,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桌子旁打闹嬉戏,两边的偏屋摆放着上下两层的小幼儿床,几乎没有任何玩具。马云青说,园里收费只有100多元,周围类似的幼儿园还有10多个,生源还不错,稍远的大型幼儿园尽管条件好,收费也很贵,打工子弟没人去。
西青区大寺村太阳花双语幼儿园开设在一座二层小农家院内,刘老师告诉记者,园内六七十个孩子全是外来农民工的孩子,收费不过290元一个月。但幼儿园租用的二层农家院一年光租金就要4万元,老师的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加上孩子的一日三餐、水电费等各种费用,这么低的收费标准现在已经让幼儿园吃不消了,园长已计划搬走。
刘老师说,受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园里的硬件和文艺活动十分匮乏,这让老师们非常无奈。园长经常想邀请幼儿艺术老师来开办几期特长班,招收一些有兴趣的孩子进行培养,但在幼儿园门口贴出的告示连个问的家长都没有。
方方幼儿园是大寺村一家纯民营幼儿园,园长袁士平说,园内现有50个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一个月学费260元。去掉所有成本一个月下来纯利润不到3000元钱,这还多亏幼儿园使用的民房是她自家的住房,没有任何租房费用。
“现在我们最犯愁的是要不要扩大幼儿园的面积”,袁士平说,这个地区孩子很多,幼儿园现有的地方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她一直计划在旁边再开一个分园多招一些打工子弟,但由此一来需要进一步投资,老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要相应提高到300多元,但这也是她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袁士平说,如果扩大面积,多招上一二百个孩子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现在条件不允许。多收个五六十元钱学费在城里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外来务工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额外开支,提高收费就意味着一批生源的流失,扩大规模的事情只能等以后再说,她现在看着外面很多孩子上不起幼儿园整天在街上玩而干着急。
学龄前教育呼唤阳光普照
青少年问题专家、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说,孩子在0-6岁时,是一生中最重要启蒙阶段,尤其在3-6岁这一阶段,教育起点都是平等的,成长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影响到今后的学龄阶段教育,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专家表示,随着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进城孩子数量日益庞大,有关部门应对此充分引起重视,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普照的阳光。关颖建议,应从两个方面促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难问题:
一是在硬件上,有关部门应根据城郊村的实际情况,给予社会投资的幼儿园一定的政策优惠,如提供低租金的场所、发放农民工子女教育补助券等;除了政府买单外,还应该动员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给予捐助。
二是在软件上,目前外来农民工一般都生育多个子女,一些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农民工转变观念,让孩子进幼儿园接受基础教育;同时要以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的老师到郊区幼儿园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