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产品、四川幼教产品、成都幼教产品
心涌动杭城 情注山里孩子
两位贫困大学生依然期待援手
昨天,本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临安於潜镇五户困难家庭的处境,并向社会征集爱心人士结对子。此后,本报就接到了数十位爱心人士的电话,分别表达了要帮助贫困家庭的意向。
从昨天上午8时起,本报热线85188518就不断响起,大部分都是冲着与困难家庭结对子而来的。这些爱心人士中,有不少是老师。戴女士和舒女士都紫阳小学的退休老师,她们想与品学兼优的孤儿杨美琴结对子。戴老师说,她之前已经与一个丽水的贫困学生结了对子,得知杨美琴的情况后,觉得小姑娘很不容易,跟舒老师商量每年拿出点钱资助她完成学业。贾是杭州一所大学的老师,自己的孩子只有1岁多,看到
在五户家庭中,没有父母的三位孤儿最牵动大家的心。在四季青开服装店的赵女士说,她每次回老家都要路过於潜,想去看看杨美琴。小姑娘一周只有10元钱的生活费,晚自修下来饿得慌,想吃碗年糕都舍不得,真是太让人心疼了。“我少打次出租车就可以帮她一周了。”赵女士问了美琴的身高和身材,说自己家除了开了三家女装店外,还有一家童装店,她要挑些衣服给孩子。
懂事的孩子总是惹人疼的,众多爱心人士中,指名要与杨美琴结对的特别多。在杭州开了一家幼教设备公司的董先生说,自己有一个读初一的儿子,与农村的孩子相比可谓是衣食无忧了。美琴学习成绩这么好,如果因为贫困而失去深造的机会,那实在是太可惜了。他愿意帮小姑娘一把,有时间将带着孩子去看望她。在杭州某银行工作的王放也打来电话,表示想资助美琴到大学毕业。
孤儿何咪的遭遇也让人揪心。嘉兴的李女士说,何咪才15岁,却经受了失去父母的痛苦,孩子的心理压力一定特别大,她想与何咪结对子。而在杭州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的杨女士则表示,有的贫困家庭是缺钱,但对何咪来说,是既缺亲情又缺钱,她很想帮帮小姑娘。杨女士说,自己的孩子已经出国了,家里也没什么负担,如果何咪愿意,她想邀请她来杭州玩玩,长长见识,放松一下心情。
读者袁学涛、裘国光打电话来想帮助每天做800支笔赚五六元钱供孙女上学的74岁老奶奶。裘先生说,自己是从事外贸工作的,看到商报上关于叶岚和她奶奶的故事后,很感动,自己经济条件还可以,想为她们做点事。读者刘说,看到叶岚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如此辛苦给孩子赚学费,而孩子又这么懂事知道心疼奶奶的故事,她很感动,也想起了自己已经过世的奶奶。所以想给叶岚提供点帮助。一位姓赵的女士也打电话指名要与叶岚家结对子。
截至昨天下午4时,本报接到了要与杨美琴、何咪、叶岚结对子的电话数十个。然而,另外两个贫困大学生的家庭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对家庭。实际上,在对临安五户家庭的走访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家庭也是特别困难,两位女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非常窘困。希望更多的人能把爱心分一些给她们,帮助她们渡过难关,有愿意与两位女大学生家庭接对子的爱心人士,可以打85188518与本报联系。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